感恩

好多年前有首耳熟能詳的歌「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」,在台灣這個「搞哩嗽」(台語:注重禮數)的社會,逢年過節喜慶婚喪送禮表達感恩不但是生活日常,也幾乎像是陳腔濫調的概念了。然而心理諮商上,感恩是培養正向心理的好策略,如以上歌詞所述,感恩包含了態度和關係,是「我感受到他人對我的好,引起我感謝的心情」。以下參考幾種相關「感恩」應用,或許能提供您心理的一畝清幽綠地。

 

換位思考

 

發展心理學描述人從出生到老成熟的里程碑,1950年代一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研究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,想知道孩子從幾歲開始能夠理解別人和自己會有不同的觀點,設計了三座山遊戲,讓孩子可以在模型四周走動,看看這些山,接著在模型的一邊放一個娃娃,問孩子「這個娃娃會看到什麼?」讓孩子從提供的圖片選出正確答案。結果發現7-8歲的孩子比較能夠正確選出娃娃角度會看到的山,6歲開始會選和自己看到不一樣的圖、但常常不正確,顯示其邏輯能力仍在發展。4-5歲則是偏向選自己看到圖,呈現自我中心思考。後續研究者對此實驗有所批評與建議改善,本文不加以討論。藉由這個研究成果,可以看到感知他人觀點,需要成熟、與認知發展,而能夠「換位思考」也常常是去除負面思考的一種策略。

 

依賴他人的能力與彌補關係

 

國外行之有年的「戒酒匿名互助團體」,有幾個固定的療癒進行的步驟,其中一個是「承認有比我更強大的力量,像是神、信仰等等,我能夠依賴他」,這個部分鼓勵當成員感覺自己無法面對困境、酒癮時,可以相信有一個超越自己而強大的力量能夠支持自己撐過去。另外一個較後期的步驟為「向過去自己傷害過的人和解,像是道歉、彌補等等」。似乎在面對強大的上癮症狀和常常同時存在的生活壓力、關係問題、經濟壓力等重大挑戰,相信有自己以外的支持力量,而能依賴,甚至看到與他人關係的存在,能修補,都能夠重建自己的復原力。

 

自我寬容祝福他人

 

參考佛教觀念而發展的正念心理學,注重一種包容、不批評、容納內心感受、用第三者觀察的角度充分體驗,並且不固著在某一個想法或情緒,經由一些冥想等的訓練,可以提升我們注意力和彈性。在其發展的許多諮商技術上,其中的「愛與善意的內觀」,從培養自己對自己的寬容出發,延伸到對他人的祝福:

 

坐在一個舒服的地方,好好的坐著,注意身體的感覺,腳踩在地上的感覺,手碰觸身體的感覺、臉肌膚碰到空氣的感覺。注意呼吸,

 

願我不受內在和外在的傷害和危險、願我被保護和安全

願我從內在的痛苦和壓力解脫

願我快樂

願我不受身體的痛苦和折磨

願我健康、強壯

願我能自在的這世上活得開心、平安、喜樂。

 

接著想一個所愛的人,替換主詞後重複以上祝福給所愛的人。

 

接著想一個困難相處的人,替換主詞後重複以上祝福給困難相處的人。

 

或許,從今天開始,建立與自己的關係、拓展和他人的關係、從感謝出發,不管是放在心裡甚至有行動表示,都是一個不錯的儀式來強化練習,增進自我心理強度、包容力、與彈性。

 

黃盈霓心理師撰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